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啤酒為什么有酵母》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 1、啤酒制作應注意什么
- 2、自釀啤酒不發酵怎么辦
- 3、自釀啤酒有哪些缺點
- 4、我自釀啤酒的秘方?
- 5、啤酒排污時怎么樣判斷酵母失活
啤酒制作應注意什么
1、麥汁沒有發酵?氣塞沒有冒泡?
酵母投入的數量不足,再多等幾天。
麥汁溫度高于55℃(酵母死亡)
麥汁溫度過低(拉格酵母低于5℃,愛爾酵母低于10℃),請提高發酵溫度。
發酵已開始,但因為發酵桶密封不嚴實,于是看不到氣塞有冒泡的樣子
2、發酵停止了?氣塞之前有冒泡,但現在停止了?
發酵完成了(測量比重確定發酵是否已完成)。
投入的酵母數量不足,所以發酵根本沒有開始,或者正緩慢進行中。
麥汁充氧不夠,最終導致酵母數量不足,酵母發酵力竭,所以提前結束。
麥汁溫度過低(拉格酵母低于5℃,愛爾酵母低于10℃),請提高發酵溫度。
酵母太早凝聚沉降(攪起沉降的酵母也許有幫助)。
3、泡沫不夠持久
杯子不干凈,杯子沾有細屑會影響泡沫的維持度。
麥汁中的蛋白質不夠,試著在麥芽配方中加入一點點小麥芽以增加蛋白質。
蛋白質休止(糖化溫度50-55℃)時間過長,或根本不需要進行動作。
9、瓶子內沉淀物過多
過多的沉淀物進入瓶中,裝瓶前先讓啤酒澄清(降溫或延長主發酵時間或換桶)。
自釀啤酒由于使用瓶內發酵,少量沉淀物是不可避免的。儲存請直立放置,倒酒時,注意不要把沉淀物部分倒出即可。
自釀啤酒不發酵怎么辦
問題有些模糊。
問:是否嚴格按照啤酒發酵工藝進行操作的?
目前可能的解決辦法:盡快進行充氧,是否采購了醫用氧鋼瓶?有的話,趕緊對發酵液進行充氧,具體的工藝可考慮前24小時每隔6小時充氧一次,充氧時間在20—30分鐘,充氧壓力可考慮控制在1.0公斤左右(要根據你的發酵罐的高度、麥汁量來控制),或者是根據發酵液起泡狀況來控制,發酵罐是否有觀察視孔?充氧過程中要控制發酵液起的泡不能太劇烈、盡量不要充到發酵罐頂部。是否可以進行顯微鏡鏡檢?如果有設備的話,取發酵液進行酵母檢查,數量和形態都要統計。
你先試試吧,不行的話再找我。
自釀啤酒有哪些缺點
1、自釀啤酒與大眾啤酒相比,口感好,殺口力強,品種多樣;因自釀啤酒為傳統的釀造方式釀造,只使用麥芽、酒花、酵母和水,不添加任何添加劑;
2、自釀啤酒酒精度較高,自釀啤酒比大眾啤酒的酒精度高,較好的自釀啤酒釀造出的酒精度4.5度以上,所以酒的純厚度較好;
3、自釀啤酒因新鮮未殺菌,含有活性酵母,所以與傳統的熟啤酒相比,保持期短,只適合半徑較小的區域供給;
4、自釀啤酒如果為了提高保質期,還盡可能不損失營養成分和口感,會進行適當的高溫瞬殺,瞬殺后會形成沉淀,感觀不好,但不影響酒的口感和品質。
我自釀啤酒的秘方?
首先在大鍋里加入5公升的飲用水,并且加熱到74攝氏度,將干凈的濾袋套在鍋緣。
將大麥全數倒入鍋中并均勻攪拌,確認每顆麥子都能吸收到水份。
蓋上鍋蓋靜置一個小時,每隔十分鐘檢查溫度是否維持在64度C至67度C之間,若溫度下降可開小火使加溫。這個階段是釀啤酒的第一步驟「糖化」,利用熱水將麥芽中的淀粉凝膠化,再藉由釋放出的酵素轉變成可發酵的糖類。
等待的過程中不用一直盯著鍋子看,只需要記得回來檢查溫度即可,一個小時過后便可以將濾袋拿起,且盡量將袋中的麥汁擠出,但要注意此時袋子仍然高溫,千萬小心別被燙傷。
過濾出的麥汁依舊混濁,顏色也和大家印象中的啤酒不太一樣。此時需要將鍋中的麥汁加熱至沸騰,但切記不能把鍋蓋蓋上。
沸騰后將爐火轉至小火,讓麥汁維持在小滾狀態一個小時。此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與前個步驟相同,加熱時不需要蓋上鍋蓋,而且要將火勢控制在小火的狀態,因為此時的麥汁中的水份會不斷蒸發,如果火勢太大,屆時能釀出的啤酒就剩下不多了。
在這個一小時的過程中可以隨時加入香花與苦花兩種啤酒花,此為釀啤酒的第二步驟「煮沸/煮花」,啤酒的決定性風味便是在此時形成。至于要在何時加入
啤酒花則是控制香味與苦味的關鍵,塬則上苦花會隨著煮沸的時間增加而變得越來越苦,而香花則是會越煮越不香,不管想喝甜一點,或是想喝苦一點,都可以自由
的調配,每次釀酒的過程都是一種成長,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風味也是釀酒的最大樂趣之一。
接著開始進入釀啤酒的第三步驟「冷卻」,大家可以選擇蓋上鍋蓋,讓麥汁降溫到適合的溫度,或者是找個水缸在里頭放入冷水與冰塊加速降溫。而決定自釀
啤酒是否能成功的關鍵就在煮花后的所有過程,因為煮沸麥汁是為了殺菌與蒸發雜質,當鍋子離火后便要留意不能讓麥汁污染,不只所有的用具都要清潔殺菌,就連
講話噴口水也可能影響,需要特別當心。
如同剛才所提到「干凈」是釀酒時絕對重要的條件,而幫助大家完成任務的好幫手,正是各大藥局均有販售的75%藥用酒精,兼具清潔殺菌的效果,而且還能快速揮發不殘留!只要是麥汁會接觸到的容器與器具都需要先用酒精消毒,不管是直接倒或裝進噴霧罐里噴灑都沒問題。
接著過濾麥汁,把較粗糙的雜質給過過濾掉。
裝入已完成清潔消毒的發酵瓶中。
釀啤酒的第四步驟「發酵」,也是啤酒之所以能成為「酒」的塬因。而投入酵母的理想溫度是在27攝氏度以下,如果溫度太高會產生過多的代謝,而生成許多不好聞的氣味。
最后把干凈且干燥的「硅膠瓶塞+三件式空氣單向閥」塞住瓶口。這一個小道具可以幫助發酵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發酵瓶,并且也不讓外頭的空氣進到里頭,重點是才不會讓發酵瓶因為過多二氧化碳而爆炸。
打開空氣單向閥的上蓋,倒入米酒,最后只要關上就一切大功告成了!
空氣單向閥把發酵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的過程,「只進不出」解釋了小幫手的運作塬理。對了,此時已經可以聞到香噴噴的啤酒香氣了!
第一天的發酵瓶中的液體會呈現稍微混濁的狀態,第二天發酵最活躍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并把底下的沉淀物沖起,出現不斷冒泡又超級混濁的狀況。接下
來等酵母吃飽糖分去睡覺時,雜質會開始沉淀,液體會漸漸變得澄清,但是此種釀啤酒的方法無法像常見的市售啤酒一樣出現澄清透明的狀態。
裝瓶后的發酵瓶需要放置在20度左右的室溫下慢慢發酵(也就是說現在的天氣最適合了!),不可以直接曬到太陽,靜置7至10天以上便可以蓋上瓶蓋,
放入冰箱準備飲用啰!大家可以直接把釀好的啤酒直接到在杯子里,也可以利用抽取的方式將啤酒抽出來,這樣會讓啤酒較為澄清,也較不易喝到雜質。
雖然每個人對于好喝的定義不同,但普遍來說已此種方式釀出來的啤酒較能感受到大麥的香甜味,啤酒特有的苦味也可以隨著自己的喜好來調配,就大編看
來,好喝的程度完全超過大家在超商買到的啤酒們!不過要提醒大家,經過上述的釀酒過程,釀出的啤酒是沒有大家熟悉的氣泡,因為二氧化碳已經幾乎被排出了,
如果想要喝到那熟悉的口感,得需經過「二次發酵」。
啤酒排污時怎么樣判斷酵母失活
發酵結束以后,絕大部分酵母沉淀于罐底。釀酒師們將這部分酵母回收起來以供下一罐使用。。然后,剩余發酵液含酵母量很少了。再經過過濾。現在啤酒廠大多是硅藻土過濾機,過濾完后,濁度要達到1.2EBC以下,才行。酵母含量少之又少了。
過濾完的酒裝瓶,殺菌,殺菌完后,酵母就失活了。瓶裝的啤酒就沒有酵母了。生啤酒還有少量酵母,只有自釀的啤酒可能含的酵母相對多一些。啤酒中酵母多了,有酵母味。
關于《啤酒為什么有酵母》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